来源:国际商报报道 更新日期:2004-03-13

如何防止“内外勾结”的进出口欺诈?

  香港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最大窗口,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转口贸易的港口城市之一。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各国经济区域化迅猛发展,世界资源与高科技互为依存,发展气势咄咄逼人的形势下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必将更趋紧密,最后融为一体。

  在进出口贸易中,港商的多数资信情况较好,守信有度。然而也有少数个别不法港商,不是依靠生意场上的正道贸易行为和国际贸易规则与大陆企业进行正常交易和交往,而是自交往初始就图谋不轨,暗藏杀机。他们其中有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为以后的欺诈鸣锣开道;有的专营“偷鸡摸狗”之事发财;随着上述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他们欺诈的手法也必将花样翻新。尤其是我国加入W TO以后,更多的企业均热衷和企盼申请加入进出口行列,他们涉外经验贫乏,境外渠道不熟,对境外的欺诈骗术毫无判断力和防范力。就连具有几十年进出口经验的老牌外贸企业也均难免在艰巨出口任务的重负下上当受骗,更何况那些从未涉足过外贸领地的新企业?一般大骗局能潜伏1-2年,忍让数笔小额生意。他们的骗术策略是:放长线钓大鱼,一旦取得一星半点儿信任便立即待机签订大额合同,狠咬一口致你半死,便渺无音信。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贸易欺诈的一般做法如下:首先漫天撒谎吹牛,夸大不说小。他们多数吹自己的企业为跨国公司或国际大公司,资金实力雄厚,人才济济等,但经调查证明实际只是几人小公司,或几人小作坊,资金拮据,资信较差,甚至其中有的已经是劣迹斑斑;其次,寻找国内熟人,勾结国内不法商人共同欺诈进出口公司,共同分利,共同套汇、逃汇,肥自己,坑国库;其三,内外勾结,走私不同时期不同品类紧俏商品,如:石油、汽车、不锈钢、冷轧板、手机、电脑等;第四,持大额假知名国际大银行的汇票、本票,以融资或投资方式赢得地方政府官员和企业的信任,骗取和套取现汇等。   因为与台、港商人同族同种和语言相通,加之国内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国外渠道确实贫乏,及有的官员的急功近利,另加多少媚外的心态使得港商的欺诈行为往往成功率高于外商。而国内进出口公司几乎95%以上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均依赖国家银行的贷款,企业蒙受的重大经济损失也就直接导致国家银行外汇和贷款受损,并易产生银行呆坏帐。   这类不法港商一般比较喜欢寻觅国内薄弱环节,以投资或融资救世主的身份亮相,博得暂时信任便立即引诱企业上钩,速战速决,企业入套便立即收网提款脱身,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他们的最大特点。所以,当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之际,当中小企业缺乏国外渠道之时,国内企业更要警惕和严防“内外勾结”的欺诈行为。一般是开放的越宽,骗子就越多,行骗的领域就越广。以下我们仅举发生在进出口公司的活生生案例警示广大企业,谨防上当受骗。   案例一:欺诈未遂   经熟人介绍,某司某处认识了港商S先生,他自称本人所在的香港xx公司是一家跨国公司的分公司,他们全球资产工厂多少多少,银行存款多少多少,向世界融资多少多少,准备在大陆投资多少多少等,吹得神乎其神,令人陶醉。似乎认识了他就像与财神相伴,巨款相舞好像立时有了莫大的荣幸!   与他见面几次均说太忙,没有时间同你们约会。说找他的人太多了,尽是一些省、市的头面人物。说自己近日大陆某省、某市、香港的漫天飞,都累昏了头,快招架不住了等。好不容易挨到富翁有了剩余时间,再次约会见面,商讨他对某一项目投资多少多少,某司所占比例该有多大时的交往过程中,发现“富翁”经常说大话使小钱,非常抠唆,而且选择的下榻经常为郊区的饭店,他说喜欢郊区的清净。对此,有头脑的人士便打上了问号?是为清静还是为省钱?便对他夸海口的财力产生了疑问?   公司通过“美国邓白氏调查机构”调查得知,该“富翁”竟是个香港人,小毛巾作坊的小老板,欠银行一屁股债,同世界任何跨国公司根本没有任何瓜葛。为此谈判者当即断定:他此次进大陆的目的就是打算“空手套白狼”骗取“银子”回港还贷。真是庆幸因警惕性较高,初始交锋就识破了“庐山真面目”,避免了受骗挨宰。   小老板很快在香港得知是某司派人查了他的老底,电话中气得咬牙切齿地狡辩后,再也没有在北京露面。但后来听说骗子又南下广东,西去重庆、成都一带活动去了。看来骗子确实胆子挺大,他是“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北方还有南方”,简直是在国内开展游击战术,拿不到骗款回港还债绝不收兵。可叹中国太大,媒体曝光太少,制约行骗又无良方好药,真是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只有自防自保。   案例二:欺诈得手   案发的背景形势:1998年1季度企业相继召开当年出口计划会议,并在会上特别强调扩大出口及每年递增出口创汇任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xxx进出口公司很快落实会议精神,并在短期内被分配到了当年递增后的出口创汇指标和利润指标,庞大的出口任务压得公司上下为难。他们一无老出口商品的多余国外渠道,二无行业外熟悉的出口商品,三无多余的出口贷款额度,四是大量的出口退税又很难及时拿到,在这种情况下硬要完成全年不断递增的出口任务,真是愁上加忧,唉声叹气不断。公司上下四处寻觅渠道,八面寻找商机,跑断腿,愁断肠,时至10月,仍无任何音讯。而时至4季度,公司大会开小会找,检查出口计划的完成进度,一月三催,真是急煞了人。   机遇突降:正在危急之际,见了救星,似乎拨开乌云见蓝天,一位好心的“朋友”突然出现了。他得此信息后主动登门拜访,告知他了解的某某工厂有固定的出口渠道,就是因为与原有的外贸公司闹翻了,至今仍关系紧张,很想断绝这一供货关系,另换一家外贸公司做出口代理。真是喜从天降!八方眉开眼笑,庆幸这一机遇的降临。   国内厂家实况:该厂的确是一个常年出口玉器的老厂,具有相当的出口玉器经验,但效益不好,工人的工资较难发出,下岗者较多。   签订合同:厂家介绍,有一香港商人询价大件玉器雕刻品,双方价格已经谈好,但厂家要求公司不做代理出口,而做自营出口。   进出口公司考虑:1.该厂是一家常年出口老厂,有丰富的出口经验并熟悉国际规则;2.出口厂家的出口商品质量一般均有保障,包装也无需出口公司过分操心;3.自营出口盈利高于代理,同时又可完成出口创汇指标和利润指标,于是欣然接受并同工厂签订了收购合同。由于公司对出口大件玉器雕刻品的生产、质量和该项商品国际市场的作法和包装均一窍不通,加之对这一传统出口老厂的肃然起敬和莫名其妙的信任,也就欣然接受了他们的香港客户,一段时间后便很快与港商也签订了出口合同,还生怕到手的鸭子捂飞了。   合同履行过程:时间不长,“港商”非常积极快速地开来信用证,一切进展顺利,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上下皆大欢喜。该合同项下的出口玉器共计19件,总额2100万元人民币,进出口公司预付货款30%,贷款630万元交给了工厂,玉雕经过一月有余便按期交货。但非常奇怪的是:港商在信用证上额外强调:“大件玉雕要运至卖方港口复验,买方代表必须在卖方港口参与复验”。也就是说货物运往出口装运港后,必须再进行第二次商检才能装船。   真相大白:按其要求,玉雕运至了上海码头,买卖双方在上海港口碰面共同面对第二次商检。开箱后,发现玉雕破损,港商当场表态拒收和拒付。出口公司当场傻了眼,奇怪一个常年出口的老厂怎么对玉器的出口包装知识竟然贫乏到一无所知?   破损的直接原因:内包装不当,即木箱内的填充物不是聚氨酯泡沫而仅仅是不充实的纸条。在汽车长途运输中,玉器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作为一个玉器常年出口老厂,自然非常清楚珍贵易碎的玉雕品在长途运输途中木箱内的内包装应如何处理。   案情分析:   这是一起厂家和港商蓄谋已久编制的骗局,是二者蓄意勾结和串通一气上演“转嫁危机”的一个圈套。该厂的这些大件玉器雕刻品,肯定是该厂长期滞销仓库的压库货,因长期占压资金,致使资金周转困难。但为什么港商愿意参与其中和工厂一同设套行骗?明眼人一看便知,共有两种可能:一、可能是工厂有意把港商订做后不要的东西抛给一个倒霉蛋公司接纳,用“假出口设套”摆脱双方的经济损失,保住自己的长期渠道。二、可能该库存玉器滞销原本就与该港商无关,但港商愿意以一份假出口合同“空手套白狼”,不用任何本钱,不费任何力气就可与厂家白手分利,何乐而不为呢?   上诉无门:   司法腐败在该案例中也体现得一清二楚。该厂家明明做了亏心事,却猪八戒耍把势倒打一耙,与当地的律师及司法部门串通一气,一同找上门来查封出口公司的帐户,索要货物的全款。进出口公司哑巴吃黄连,“赔了夫人又折兵”,拉回玉器进行修补后,海内外的到处推销。让工厂和港商的大贪们及合伙人捡了大便宜。   结论:   一般“内外勾结”坑害进出口公司的案件往往发生在出口渠道较少,或主要出口商品国际市场容纳量较小,或市场疲软,但公司又要急于完成出口任务,在增创效益和增创出口指标无门的情况下,急于四处奔波寻找出口商机的出口公司;经验表明:内外勾结者,往往依靠的是国内熟人、朋友,或厂家与其交往多年的“境外不法小客商”。   那些产销不对路,市场无需求的滞销品,大量库存又难以找到销路,长期占压资金贷款导致资金紧张手头拮据,工人普遍下岗,情急之下难免走歪门邪道,这是工厂设骗的主因。但也不排除工厂已是贪官当道,一手遮天制造管理不善四处亏损,只有亏损才“混水好摸鱼”,借机“内外勾结”中饱私囊。   厂商与“境外骗子”串通的手法是:结合本厂产品的自身特点,瞄准非专业企业对该产品专业知识的缺乏下手,内外勾结的同时再与律师联合作套,一般中标率较高。   教训:   过于相信传统出口厂家,对其经营状况及领导的道德品质完全不知,对于工厂隐瞒事实完全不知。被蒙在鼓里,还误为出口的商品是为合同生产的现货。进出口公司业务员在商检条款上忽略了三个重要环节:其一、信用证上的复验条款“玉器运至卖方港口时买方代表必须到卖方港口复验”。按国际惯例,出口合同的复验条款一般均是进口商强调在交货的目的港,而非装运港,更无进口商为一票进口货而飘洋过海亲飞装运港的个案,对此罕见的事例却未充分引起出口公司年轻业务员的警惕和重视,同时也不请示老同事和领导,实为严重失职;其二,审单环节疏忽,这一条款的本身就暗藏疑点,未引起相关审单员的额外重视,对此疑点也未提出过任何问题。一般港口复验多发生在出口公司和厂家之间,目的是在装运港再次检验经过国内短途运输的商品,看其包装情况是否符合合同和信用证的标准。合同中的包装条款存有订立缺陷,对于内包装的内衬没有作出特别的强调和说明,笼统的“填充物”很易被暗藏杀机的内外勾结者所利用。合同的仲裁条款被忽视。面对国内地方保护主义泛滥,势力猖獗的中国“特色”应该一清二楚,签订合同必须强调仲裁地点应在进出口公司的所在地,目的是防止地方法院判案的显失公平和公正。   自营出口的风险防范:   对自营出口而言,除了防范“内外勾结”之外,还要防范国外客户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主要有:   国外客户的信用风险:一般而言,建立起来的国外客户资信情况在二三年内很难看出好坏,除跨国公司信誉较有保障以外,其余多数公司的信誉均很难在几年内做出判定。   一般市场好时讲信用者较多,一旦形势急转直下,国际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或国际突发重大事件之时,尤其是大额合同,客户多为保护自身利益,尽量减小自身风险和损失,惟利是图的本色便暴露无疑。此时国际间的失信者频繁增多,尤其是在出口合同签订之时与交货日期之间较大时差空间中价格一路走低,那么国外进口客商便会想尽一切办法拒绝进口或拒付货款。   他们拒付的作法多半是:在到货商检、包装、质量、及交货时间上找出各种理由和借口要求退货,或拒绝提货。此时船方一般要腾空船舱起航,定把货物卸载在口岸的仓库内,大量昂贵的港口仓储费用加之汇率的变动,逼迫出口公司不得不大幅降价。   如国外进口商贪得无厌,继续压价的话,那么出口公司只得面临三种选择:1.小幅降价,造成部分亏损;2.大幅降价,致使血本无归;3.出口船货只得重新运回国内;后二者均为损失惨重。这一外贸风险在进出口业务中比较常见,可见客户选择和调研客户的资信情况非常重要。   签订合同的条款应该严谨和合理,是否在条款中存有不利于本身利益的隐患未被发现,应格外注意,尤其是付款条款、商检条款。一般仲裁条款的仲裁地点最好说服国外客户,设在中国北京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国际仲裁机构为宜。如对方坚决反对,坚持为第三方地点,那么最好坚持选择在香港或新加坡。

将这篇文章分享给您的朋友  https://www.bizrobot.com/readingroom_278.htm  
返回
商业贸易关键字: 进出口 出口 进口 经济 投资 交易 制造 生产 客户 经营 合作 市场 贸易 商机 公司 企业 商品 产品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 使用帮助 | 站内导航 | 关于我们 ]
商業機器人 - 提供免费发布供求信息/产品/博客,公司企业黄页登记查询服务的B2B电子商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