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信息报 更新日期:2011-04-18

中国外贸6年来季度逆差的深度剖析

如同官方和学者先前所预测的那样,中国对外贸易2011年第一季度出现了6年以来久违的逆差。这种结果对于长期分享贸易顺差盛宴的中国企业而言的确有些不爽。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在全球贸易互惠互利的生态背景中,贸易逆差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相反我们可以从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变局中捕捉到许多积极而健康的因素。

多因素的复合推动

自从今年1月份开始,中国对外出口贸易顺差在不断地小幅收缩,最终出现了市场人士所推测的季度贸易逆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3月,我国对外出口3996亿美元,增长26.5%;进口4000亿美元,增长32.6%。一季度进口值创历史新高,首次超过4007亿美元。进口的强劲增长,直接导致了1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使我国继2003年和2004年一季度之后再次出现贸易逆差。全面地分析,导致中国进口劲升而出口相对“给力”不足的主要因素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形成了对进口原材料的巨大需求。据专家预测,中国第一季度的GDP同比增幅可能在9.6%左右(仅略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9.8%),相应地,固定资产投资也持续扩张,其中仅今年1-2月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就达17444亿元,同比增长24.9%。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性非常之大,从而使得相关进口产品出现猛增,如一季度对铁矿砂进口1.8亿吨,增幅达14.4%。其次,输入性通胀膨胀构成了对中国出口企业巨大的成本压力。进入2011年以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从年初的91美元/桶升至目前的113美元/桶,受此影响,国际原材料价格普遍持续上扬,由此驱动着国内企业出口成本的上升。根据海关的数据,过去3个月我国进口的主要原材料价格一直在快速上涨,其中3月份铁矿石进口均价为160.7美元/吨,同比上涨58.3%,比年初上涨4.1%;3月份原油进口均价同比上涨33.1%至732.5美元/吨,比年初上涨10.5%。资料表明,中国2010年铁矿石和原油进口分别占总进口额的6%和10%,因此,仅铁矿石和原油价格上涨就对3月份的进口增长贡献了6.8个百分点。再其次,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稀释了出口企业的部分利润。自2010年5月份至今,国内30个省份先后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幅度分别达20%-30%不等,最低工资由原来的900元最高提升到1320元。用工成本的增加必然对企业出口利润形成挤压。最后,人民币升值步伐明显加快,出口企业因汇率变动而承受的成本压力加大。资料显示,自年初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先后突破多个重要关口,并不断创下汇改以来新高,前3个月累计升值高达1.16%,而且未来升值预期还在强化。由于国内企业多为加工型企业,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利润空间势必因汇率上升而萎缩。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今年以来,包括地缘政治和自然灾害在内的许多突发因素也构成了对中国企业出口的直接或间接的冲击。如我国从日本进口的设备比较多,而且大部分是中间品,但由于地震的原因,日本部分企业已经停止发货,导致国内一些企业设备难以到货,影响了再生产和产品的出口。中国3月份对日出口同比增幅从1-2月的22.4%扩大至37.4%,但从日本进口同比增幅从1-2月的33.4%下滑至16.6%。贸易逆差的两面如同货币的正反两面一样,贸易逆差不仅折射出了中国对外贸易尤其是企业出口所面临的诸多不利因素的挑战,同时也反映出中国贸易结构和国内经济模式调整的积极动态。应当说,任何一个国家都希望自己在与他国的贸易博弈中处于顺差状态或者说能够最大程度地抑制与减少贸易逆差,因此,贸易季度逆差在中国贸易中的出现值得警觉。必须看到,尽管中国对外出口仍保持着增长态势,但同时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以及地缘政治因素的搅动,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已经重新进入上行通道,中国出口企业所面临的输入性通胀风险正在增大。另外,我们分析发现,中国进口的增长主要是一般贸易项下进口产品的增长,而且贸易逆差集中出现在一般贸易领域,仅前3个月就产生贸易逆差459.8亿美元,扩大66.5%;与此同时,我国的加工贸易项则产生了贸易顺差771.1亿美元,扩大22.8%。这种情况说明,其他国家尤其欧美国家对中国主要还是普通货物的出口,中国所引进的技术及相关设备依然不足,而中国的出口还主要是加工制成品的出口。当然,如同贸易顺差带给了中国的许多有利影响一样,贸易季度逆差也释放出了许多积极信号。第一,我国贸易主体结构正在逐渐优化。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2119.3亿美元,增长41%,其中出口1245.3亿美元,增长35.4%,进口874亿美元,增长49.9%。同期,国有企业进出口1729.5亿美元,增长27.8%,其中出口575.8亿美元,增长16.4%,进口1153.8亿美元,增长34.5%。无论是进出口总额还是单项指标,民营企业都跑赢了国有企业。第二,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在出口商品中,一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2320.3亿美元,增长22.8%,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8.1%;与此同时,大宗商品如服装、纺织品、鞋类的出口仅出现平稳增长。这一结果表明我国出口产品结构正在发生升级。第三,进口的增加表明我国消费能力的增强与扩张,而逆差的事实则可以说明我国经济增长正在从外需拉动更多转向内外需均衡拉动。以汽车消费为例,在连续多月保持了进口量不断扩大的基础上,今年第一季度我国进口汽车仍达23.6万辆,增幅为31.8%。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从政策实施及其目标实现的角度讲,季度贸易逆差对于中国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贸易逆差有利于短期调节中国贸易盈余并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截至2010年,我国已连续近11年实现国际收支双顺差,国际收支失衡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顺差规模的减小甚至逆差的小幅放大无疑有助于改善国际收支的不对称状况,缓解我国因巨额顺差而产生的大量货币投放压力,加大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和灵活性。另一方面,与调节贸易平衡的短期目标相比,适度逆差的长远作用在于缓解贸易纠纷。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日渐升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受到他国贸易制裁最多和最为频繁的国家,中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生态并不乐观。而通过贸易逆差则达到让利于人的结果,从而缓解与贸易国的矛盾,拓宽和优化中国企业的贸易环境。再者,国际收支是影响一国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为顺差,则该国货币汇率倾向于上升;如果为逆差,则该国货币汇率倾向于下降。因此,在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贸易逆差可以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条件。逆差不会持久客观上审视,季度逆差的出现不仅仅是一种贸易生态的变化,更可能直接关联着中国未来贸易政策的调整。因此,准确拿捏贸易逆差的实际影响,仔细甄判逆差之后的贸易态势就特别重要,由此,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第一,季度贸易逆差只是经济周期调整过程中的个别现象。从时间窗口上看,一季度一般为我国的出口淡季,而中国的出口旺季集中在7-10月,因此一季度出现贸易逆差不能代表今后的进出口贸易趋势,随着季节性因素的减弱,贸易顺差将继续。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一季度进口激增很大一部分是制造企业在商业信心恢复过程中开始重新建立库存所致,而且很大一部分进口是属于生产性需求而非消费性需求,其中钢铁生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资料显示,3月份1-20日粗钢日均产量为192万吨(纪录新高),相比1月份和2月份日均产量分别增长12.7%和5.3%。显然,在企业备足“库存”之后,中国出口有可能迎来不错的增长。第二,拉动中国出口的外部力量正在得到强化。其一,欧美经济将进一步的复苏,直接拉动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其二,日本震后展开的大规模重建将刺激我国的出口,尤其是日本对中国农产品、水产品以及钢材、机械设备进口需求强烈,从而对中国出口会形成正面影响。不仅如此,日本大地震加速了日本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步伐,如日本最大的汽车制动系统原件供应商ADVICS株式会社日前宣布成立ADVICS汽车制动系统中国研发中心,同时日本最大通信机箱机柜制造商日东工业株式会社也宣布将中国公司注册资本从120万美元追加到1550万美元。这种趋势无疑可以强化中国的外资出口力量。其三,中国-东盟自贸区作为我国最早启动、进展最快、效果最实的自贸区,一季度双边贸易总值达793.4亿美元,增长26.1%,这种态势今后仍将持续。第三,我国的贸易逆差并不具有衰退性。衰退性贸易逆差集中表现为进口的绝对增加和出口的绝对减少。但中国一季度的贸易逆差是在出口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出现的,而且外贸的总规模并没有下降。更为重要地是,一季度中国贸易逆差规模与进出口总值的比仅0.12%,逆差规模很小,远低于10%的贸易失衡的“警戒线”,进出口贸易基本平衡。另外,我国一季度出口相对于2009-2010年两年的同期出口额都大幅增长,说明我国外贸进入持续性增长的区间。不过,鉴于国内外不断更新的贸易环境,从长远的角度审视,中国出口要想延续过去几年中大红大紫的格局已经没有可能,即便未来出口继续增加,但其增速将进一步放缓,历史曾经厚赐给中国的高额顺差时期已然过去。

将这篇文章分享给您的朋友  https://www.bizrobot.com/readingroom_622.htm  
返回
商业贸易关键字: 原材料 进出口 政策 出口 进口 经济 投资 制造 加工 生产 商业 市场 贸易 公司 企业 商品 产品 供应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 使用帮助 | 站内导航 | 关于我们 ]
商業機器人 - 提供免费发布供求信息/产品/博客,公司企业黄页登记查询服务的B2B电子商务网站